正如全球知名的戶外運動品牌Patagonia的創辦人伊方.修納說的「在死掉的星球上,沒有生意可做」。同樣地因新冠病毒疫情,封城救人命失經濟的情況,更讓許多國家及人民都像是活在這句話當中。眾多科學論述也強調是暖化,讓原本在動物上的病毒,會轉移陣地與人類的距離變近了。該如何行呢?
台灣中小企業急轉型 創新留才保衛戰 供應鏈與環境也大轉彎
AI保險讓你理賠不再被刁難...估值20億美元的「檸檬汁」(Lemonade) 改寫你對風險的定義 更讓每一筆保費有滿滿的社會關懷
2015年在紐約成立的美國B型企業「檸檬汁」就是個完全擁抱AI技術,用全新概念銷售保險的新創,擁有170名員工,預計今年的收入(2018年為五千萬美金,約15億新台幣)將翻一倍並擴展到全美和歐洲。創辦人為丹尼爾·施雷伯(Daniel Schreiber)和夏·溫寧(Shai Wininger),將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財產保險搖身一變,成為讓千禧世代能輕易接受的消費性品牌。主要承保居家綜合險,於2016年9月在紐約發布了第一批居家保險保單至今,超過42萬個客戶購買5,700萬美元的保費,其中75%的客戶年齡在35歲以下,90%的人是首次購買此類保險。
營收1%繳地球稅、潛水課教環保 只為了讓孩子能看見台灣海洋的美
天然的尚好 - 再生能源賦予員工價值、造福社區,更實踐創新企業永續轉型
你吃的是血汗巧克力嗎? 跟著東尼的寂寞巧克力一起來終結童工和剝削吧!
老屋新生、利他房仲讓安居樂業變簡單了 (下)
「我們需要遠離只強調個人主義的經濟體,並要理解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行不通的。大樓是要住人助人的,不是蓋起來養蚊子的!」娜塔莉·沃蘭德(Natalie Voland)大聲疾呼。 她是加拿大B型企業「你從哪裡來」(GI Quo Vadis)房產公司的CEO,從建築師的父親接手家族事業,至今管理共150萬平方英尺(約4萬坪)分佈在蒙特婁(Montréal)城的各種「老舊」建築物中;服務500家中小企業的承租客戶,更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
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都希望對員工及供應鏈更好 台灣首創Business for Good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 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有家」的可負擔住宅讓安居變簡單了 (上)
手機與公平的距離 荷蘭B型企業 Fairphone 透明的永續商業模式翻轉產業
半數員工是更生人 留任率達96% 更創造年平均營收118億新台幣的這家企業怎麼辦到的?
客戶是全球知名汽車大廠如Audi, BMW, Benz的美國B型企業晉升工程(Cascade Engineering) ,看起來雖像一般傳統的零件製造供應商,但他們營運可一點也不傳統;創辦人凱勒(Fred Keller)在康乃爾大學主修材料工程,1973年創立從六個人開始的公司,到現今交棒後已在美國和歐洲共有超過1,900名員工、創造近三年年平均營業額近3.76億美金(約118億新台幣)的中小企業。更令人吃驚的,有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更生人,晉升工程說他們只是「回歸的公民」(Returning Citizens),更有「福利到生涯」(Welfare to Career)計畫讓原本只能領社會福利的單親家庭到有完整的職業生涯並養大三個小孩,究竟他們怎麼做到的?
蓋亞草藥(Gaia Herbs) 讓土親人更親
B型企業「蓋亞草藥」(Gaia Herbs)是有超過五分之一的美國人買過的草藥保健品牌,從1986年創立以來,致力於與世界各地合作的社區內倡導永續環境,促進在植物與人之間建立健康的使命。他們開創性的MeetYourHerbs®平台使消費者能夠追踪其所有產品中的每種草藥是安全生產,從使用的種子一直到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成分;只要在瓶子上輸入號碼,立即能了解草藥的種植和收穫地點。這樣的公開透明機制則來自於他們對土地及在其上的農民的終極關懷。「蓋亞草藥」不僅在自家農場進行生態再生農法,更與許多在地的合作夥伴推廣生態農業如覆蓋種植作物、輪作、減少化學品使用和限制耕作等有助於建立和恢復土壤的生態多樣性。
The Body Shop 與 Aesop的母公司 - 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美妝集團大自然( Natura) 護膚,更護雨林和其中的人
相較於其他的美妝同業,來自巴西的跨國B型企業 Natura 可算是特立獨行了,卻證明了一個關注在環境及社會都發揮積極影響力的企業,同時更能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自1969年創立以來,Natura 產品中約83%的成分來自植物並以其創造有用的產品而不破壞任何脆弱的生態系統。 Natura&Co.集團旗下包含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 及Aesop 兩家公司。 2018年集團總營業額成長了36%,達34.5億美元。近日更宣布以換股方式收購美國老牌直銷化妝品牌雅芳(Avon)。這起價值37億美元的交易,將創造全球第四大美妝集團品牌。
「鬆綁」腰帶不止設計時尚可調適的腰帶,節省你的荷包,更鬆綁了你對供應鏈產地的看法
循環時尚是門好生意 再生寶特瓶變時尚衣服鞋子、廢棄漁網變太陽眼鏡
垃圾已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的危機。一家B型企業「線國際」(Thread Int’l) 發揮影響力商業模式,連結當地回收業者、紡織業者,將塑料瓶從海地的街道和運河收集起來並將其轉變「地球上最負責任的布料」;完整了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也於首輪募資中,募得二千八百萬美金。更協助連結各機構在海地等積極行動,穩定當地社區發展及回收塑膠的商業活動,不僅解決了品牌商在供應鏈上的痛點(勞工權益等),將供應鏈源頭地那些弱勢的人群也納入企業的策略品牌思維及行動中。更獲得 HP、Timberland、Reebok 等品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