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商業模式

超前部署的卡博特乳品(Cabot) 永續糧食供應鏈

新冠疫情除了令人措手不及的死亡率、重創全球經濟外,更發生許多後遺症如糧食危機,農牧業更因封城導致關閉學校及餐廳使需求量驟減,作業的加工廠也因冷藏設備不足無法接受牛奶原料,酪農在沒有管道將新鮮牛奶販賣到市面上的困境下,倒掉上萬噸的牛奶。才驚訝,斷鏈不只發生在全球化下的製造業,位於整條食物供應鏈最末端的糧食生產者原來也毫無招架之力,但果真如此嗎?

全球最大的冒險旅遊公司「無畏旅遊」創辦人痛心反省 : 疫情給我們上了一課,重建對人好、對地球更好的旅遊

聯合國最新研究指出,為抑制新冠疫情的旅行禁令,今年全球旅遊業預估營收將損失至少 1.2 兆美元,若疫情持續到 2021 年,損失可能超過 3.3 兆美元。全球最大的冒險旅遊公司,也是B型企業的「無畏旅遊」(Intrepid Travel)創辦人傑夫·曼徹斯特(Geoff Manchester)則痛心反省撰文給旅遊同業們及他們的客戶,希望大家能「利用這次的疫情,重建對地球好、對人更好的旅遊業」。

Allbirds 的超前部署永續時尚大計

根據一項針對10,000名消費者的全球調查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67%)的消費者會支持在產品上有碳足跡標籤。(詳細調查請點這裡 )

因此近年來,永續時尚休閒鞋新創品牌Allbirds一直在搶奪Nike和Adidas等老大老二的市場佔有率。 現在,這個創立至今才六年的品牌(其市場估值超過14億美元)正在與競爭對手Adidas進行策略合作,這項合作不僅代表Allbirds堅持的企業使命之一 - 翻轉產業走向低碳製造;更凸顯了後疫情的零售消費市場走向。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3 :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3 :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線上分享會 Part 3
主題: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講者:B型企業協會 黃惠敏秘書長
當消費者訴求理念、當企業面臨轉型,B型企業運動如何推動企業走向共益與永續經營?
B型企業「用商業的力量改變世界」的核心理念,期許企業在獲利的同時兼顧與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利益,更連結產業、社群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永續經濟,打造共益與永續獲利的正向循環。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2 :王道銀行《利他圓己,支持企業擴大影響力》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2 :王道銀行《利他圓己,支持企業擴大影響力》

線上分享會 Part 2
講者:王道銀行 張維軒B型企業專案負責人
客戶的成功也是自身的成就,王道銀行如何用專業創造雙贏局面?
他們善用金融專長,並秉持著「成就他人,便是圓滿自我」的精神,王道銀行以金融資源力挺良善企業、更致力於落實普惠金融服務更多人。不僅提供B型企業和社會企業專屬金融優惠、也帶動消費者用綠色消費利支持有理念的好企業,讓共好企業能擁有更多能量,持續投入改善社會的行動,進而擴大正向的影響力。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1 :嘉威《做員工的靠山,做客戶的助力》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1 :嘉威《做員工的靠山,做客戶的助力》

線上分享會 Part 1
講者: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張宏尉會計師
攜手員工和客戶一起在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相挺,嘉威如何抓住員工和客戶的心?
嘉威翻轉會計師事務所的血汗形象,把員工當家人、也照顧他們的家人,做員工的後盾,讓他們積極投入、熱愛工作,達成高效率、低離職率的「不加班」文化。面對客戶更是在專業服務之外,隨時關心、精準掌握客戶需求,主動提供資源及支援,為其創造價值,提升客戶黏著度,一起走得更遠。

太萌的純真飲料(Innocent drinks) 圈粉員工及供應商 打造共益綠色供應鏈

碰到了世紀病毒的挑戰,企業如何不斷鏈?不放無薪假?創立於1998年的純真飲料,多年經歷成長高峰,但也重重摔下,將股份賣給可口可樂更被大大的噓聲。但靠其對消費者的價值主張「方便且健康美味的果汁」及有趣獨特的品牌特質站穩腳步更一路圈粉不斷,也成為各大商學院的知名個案。不僅協助生產者共同利用科技降低農地水資源浪費,也重塑永續與員工之間的距離,賦權員工主動拉著供應商一起降低剩食,不僅為公司的營運節省成本,又幫助需要的弱勢社區,與利益相關者站在一起,讓純真飲料不斷鏈,不放無薪假,永遠新鮮美味。

嘉威與B型企業 相遇五年的經歷

從嘉威開始接觸 B型企業到現在,一轉眼也五年了,我個人也從對社會企業(SE)、B型企業(B Corp)、企業社會責任(CSR)都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下,到被選為台灣 B型企業協會的理事長,很意外也很感謝,也覺得責任重大,在這裡也跟嘉威的客戶們說一聲,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都很歡迎與我們聯繫,嘉威很樂意提供各式的資訊,我個人也會盡力提供協助。嘉威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家與眾不同的事務所,我們不只重視客戶,更重視員工及他們的家人;

超過150家企業帶著10萬名員工一起 超前綠行動

正如全球知名的戶外運動品牌Patagonia的創辦人伊方.修納說的「在死掉的星球上,沒有生意可做」。同樣地因新冠病毒疫情,封城救人命失經濟的情況,更讓許多國家及人民都像是活在這句話當中。眾多科學論述也強調是暖化,讓原本在動物上的病毒,會轉移陣地與人類的距離變近了。該如何行呢?

企業CEO想領獎金?先做到減碳

成立至今224年,瑞士最久最大財富資產管理機構之一的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這個以往被許多人視為搖不可及的金融機構似乎正向世人揭開其神秘面紗。對於傳統的瑞士私人銀行來說,過去只要向客人提出「保密和離岸」等的字眼即能獲得客人青睞的時代已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跟上現代的永續策略及影響力對話,不僅幫助他們成功永續轉型,更協助更多企業朝向脫碳經濟轉型。

得獎的是…2020 全球創新與影響力企業大揭密

得獎的是…2020 全球創新與影響力企業大揭密

美國著名商業雜誌《Fast Company》甫選出的「2020 全球創新企業」(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 of 2020 ),在全球44個行業中透過創新和影響力進行評估並選出了434個具有創新的業務的企業及組織,在這當中有B型企業的推動者 - B型實驗室(B Lab)及數個在美妝、再生能源、時尚產業的創新企業都榮獲殊榮,激勵更多的企業及組織持續走在發揮影響力的路上。

224年瑞士隆奧銀行力求轉型 投資影響力商業

成立至今224年,瑞士最久最大財富資產管理機構之一的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這個以往被許多人視為搖不可及的金融機構似乎正向世人揭開其神秘面紗。對於傳統的瑞士私人銀行來說,過去只要向客人提出「保密和離岸」等的字眼即能獲得客人青睞的時代已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跟上現代的永續策略及影響力對話,不僅幫助他們成功永續轉型,更協助更多企業朝向脫碳經濟轉型。

我們無法在生病的地球上種植草藥 英國Pukka草本茶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六大心法

B型企業Pukka花草茶品牌於2001年創立於英國,2017 年被聯合利華集團收購時全年營業額超過10億新台幣,年成長率達30%。其企業使命是激勵人們透過天然植物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但氣候變遷讓他們無法採購真正對消費者好的天然草藥來製作他們的花草茶,於是他們開展了一連串的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其中採用科學基礎的減碳目標的這項工作就相當具有挑戰。品牌永續經理薇姬·默里(Vicky Murray)透過她在官網Blog分享實際經歷,希望對任何想要瞭解實務的企業有所啟發及幫助。

衛報為什麼成為B 型企業? 客戶影響力讓他們「不再只談論,而是行動」!

《衛報》始終是一個以使命為導向的組織, B型企業也是同樣重視企業使命及利潤的公司,因此很自然符合我們的企業價值 。 成為認證B型企業代表的是對我們所擅長的媒體產業及其所涉及環境和社會影響仍需要努力的營運方向,要始終保持相當嚴格並客觀審視的策略;也持續向我們的客戶 - 讀者溝通我們是哪一種企業,更能加入全球B型企業這一群志趣相投的企業社群們,並在其中彼此分享並相互鼓勵,更共同成長。

台灣中小企業急轉型 創新留才保衛戰 供應鏈與環境也大轉彎

B型企業協會與國泰金控、國泰人壽、資誠永續服務、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等夥伴共同開展的「2019 Business for Good 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於2020年1月4日假台北創新實驗室舉辦總決賽及成果發表暨慶祝大會。

AI保險讓你理賠不再被刁難...估值20億美元的「檸檬汁」(Lemonade) 改寫你對風險的定義 更讓每一筆保費有滿滿的社會關懷

2015年在紐約成立的美國B型企業「檸檬汁」就是個完全擁抱AI技術,用全新概念銷售保險的新創,擁有170名員工,預計今年的收入(2018年為五千萬美金,約15億新台幣)將翻一倍並擴展到全美和歐洲。創辦人為丹尼爾·施雷伯(Daniel Schreiber)和夏·溫寧(Shai Wininger),將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財產保險搖身一變,成為讓千禧世代能輕易接受的消費性品牌。主要承保居家綜合險,於2016年9月在紐約發布了第一批居家保險保單至今,超過42萬個客戶購買5,700萬美元的保費,其中75%的客戶年齡在35歲以下,90%的人是首次購買此類保險。  

台灣加入超過500家B型企業承諾2030年達到淨零排放 領先巴黎氣候協定20年 為全球最大的共同企業氣候行動

隨著聯合國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 25)於西班牙馬德里舉辦,全球有超過500家B型企業公開承諾到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溫度增幅控制在1.5度C內的行動,要比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設定2050年目標更提前20年。

你吃的是血汗巧克力嗎? 跟著東尼的寂寞巧克力一起來終結童工和剝削吧!

B型企業的「東尼的寂寞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以合理的價格直接和農民購買可可豆,加上不斷倡議,致力於公平貿易和反對奴隸勞工與童工,要用實際行動來影響整個產業。發言人說:「這個行業必須提高標準,對整個供應鏈負全部責任,而不僅僅是價格。」根據數據顯示,迦納和象牙海岸有250萬個農業家庭,生產了全球60%的可可,但卻因為父母種植可可得到的收入過少,導致210萬兒童在非法條件下工作。據美國勞工部統計,那裡的農民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惡劣的環境急需改變。

老屋新生、利他房仲讓安居樂業變簡單了 (下)

「我們需要遠離只強調個人主義的經濟體,並要理解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行不通的。大樓是要住人助人的,不是蓋起來養蚊子的!」娜塔莉·沃蘭德(Natalie Voland)大聲疾呼。 她是加拿大B型企業「你從哪裡來」(GI Quo Vadis)房產公司的CEO,從建築師的父親接手家族事業,至今管理共150萬平方英尺(約4萬坪)分佈在蒙特婁(Montréal)城的各種「老舊」建築物中;服務500家中小企業的承租客戶,更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

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都希望對員工及供應鏈更好 台灣首創Business for Good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 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來自全台17所大學的60位同學及20家的50位企業代表日前於10/18-19日齊聚於國泰人壽淡水教育中心,共同參與Business for Good創新商模營。參與的企業希望透過Business for Good計畫,在員工照顧、供應鏈與社區扶植,或者環境管理面向提升永續競爭力,因應從股東至上轉向利益關係人積極管理的國際潮流,掌握永續升級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