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除了令人措手不及的死亡率、重創全球經濟外,更發生許多後遺症如糧食危機,農牧業更因封城導致關閉學校及餐廳使需求量驟減,作業的加工廠也因冷藏設備不足無法接受牛奶原料,酪農在沒有管道將新鮮牛奶販賣到市面上的困境下,倒掉上萬噸的牛奶。才驚訝,斷鏈不只發生在全球化下的製造業,位於整條食物供應鏈最末端的糧食生產者原來也毫無招架之力,但果真如此嗎?
全球最大的冒險旅遊公司「無畏旅遊」創辦人痛心反省 : 疫情給我們上了一課,重建對人好、對地球更好的旅遊
聯合國最新研究指出,為抑制新冠疫情的旅行禁令,今年全球旅遊業預估營收將損失至少 1.2 兆美元,若疫情持續到 2021 年,損失可能超過 3.3 兆美元。全球最大的冒險旅遊公司,也是B型企業的「無畏旅遊」(Intrepid Travel)創辦人傑夫·曼徹斯特(Geoff Manchester)則痛心反省撰文給旅遊同業們及他們的客戶,希望大家能「利用這次的疫情,重建對地球好、對人更好的旅遊業」。
Allbirds 的超前部署永續時尚大計
根據一項針對10,000名消費者的全球調查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67%)的消費者會支持在產品上有碳足跡標籤。(詳細調查請點這裡 )
因此近年來,永續時尚休閒鞋新創品牌Allbirds一直在搶奪Nike和Adidas等老大老二的市場佔有率。 現在,這個創立至今才六年的品牌(其市場估值超過14億美元)正在與競爭對手Adidas進行策略合作,這項合作不僅代表Allbirds堅持的企業使命之一 - 翻轉產業走向低碳製造;更凸顯了後疫情的零售消費市場走向。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3 :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2 :王道銀行《利他圓己,支持企業擴大影響力》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1 :嘉威《做員工的靠山,做客戶的助力》
太萌的純真飲料(Innocent drinks) 圈粉員工及供應商 打造共益綠色供應鏈
嘉威與B型企業 相遇五年的經歷
超過150家企業帶著10萬名員工一起 超前綠行動
企業CEO想領獎金?先做到減碳
得獎的是…2020 全球創新與影響力企業大揭密
美國著名商業雜誌《Fast Company》甫選出的「2020 全球創新企業」(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 of 2020 ),在全球44個行業中透過創新和影響力進行評估並選出了434個具有創新的業務的企業及組織,在這當中有B型企業的推動者 - B型實驗室(B Lab)及數個在美妝、再生能源、時尚產業的創新企業都榮獲殊榮,激勵更多的企業及組織持續走在發揮影響力的路上。
224年瑞士隆奧銀行力求轉型 投資影響力商業
我們無法在生病的地球上種植草藥 英國Pukka草本茶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六大心法
B型企業Pukka花草茶品牌於2001年創立於英國,2017 年被聯合利華集團收購時全年營業額超過10億新台幣,年成長率達30%。其企業使命是激勵人們透過天然植物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但氣候變遷讓他們無法採購真正對消費者好的天然草藥來製作他們的花草茶,於是他們開展了一連串的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其中採用科學基礎的減碳目標的這項工作就相當具有挑戰。品牌永續經理薇姬·默里(Vicky Murray)透過她在官網Blog分享實際經歷,希望對任何想要瞭解實務的企業有所啟發及幫助。
衛報為什麼成為B 型企業? 客戶影響力讓他們「不再只談論,而是行動」!
台灣中小企業急轉型 創新留才保衛戰 供應鏈與環境也大轉彎
AI保險讓你理賠不再被刁難...估值20億美元的「檸檬汁」(Lemonade) 改寫你對風險的定義 更讓每一筆保費有滿滿的社會關懷
2015年在紐約成立的美國B型企業「檸檬汁」就是個完全擁抱AI技術,用全新概念銷售保險的新創,擁有170名員工,預計今年的收入(2018年為五千萬美金,約15億新台幣)將翻一倍並擴展到全美和歐洲。創辦人為丹尼爾·施雷伯(Daniel Schreiber)和夏·溫寧(Shai Wininger),將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財產保險搖身一變,成為讓千禧世代能輕易接受的消費性品牌。主要承保居家綜合險,於2016年9月在紐約發布了第一批居家保險保單至今,超過42萬個客戶購買5,700萬美元的保費,其中75%的客戶年齡在35歲以下,90%的人是首次購買此類保險。
台灣加入超過500家B型企業承諾2030年達到淨零排放 領先巴黎氣候協定20年 為全球最大的共同企業氣候行動
你吃的是血汗巧克力嗎? 跟著東尼的寂寞巧克力一起來終結童工和剝削吧!
老屋新生、利他房仲讓安居樂業變簡單了 (下)
「我們需要遠離只強調個人主義的經濟體,並要理解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行不通的。大樓是要住人助人的,不是蓋起來養蚊子的!」娜塔莉·沃蘭德(Natalie Voland)大聲疾呼。 她是加拿大B型企業「你從哪裡來」(GI Quo Vadis)房產公司的CEO,從建築師的父親接手家族事業,至今管理共150萬平方英尺(約4萬坪)分佈在蒙特婁(Montréal)城的各種「老舊」建築物中;服務500家中小企業的承租客戶,更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