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純淨品牌好感度 (上)

全球知名的美容美妝雜誌《Allure》日前刊登出一篇編輯日誌,將禁止使用可回收(Recyclable)一詞各式塑料包裝,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和可堆肥(Compostable)等字詞時也將受到嚴格限制,模糊字詞如「地球友好」、「生態友好」和「地球友好」等也禁止使用。為何呢?

疫情下的B型DNA行動:穩定員工身心靈健康、扶持弱勢社區,展現客戶價值!

準B型企業,亞洲最大真空成型食品容器品牌 - 金元福,其執行長陳郁卉,一次拜訪客戶的行程,大為震驚:「原來我客戶每年有四分之一獲利,是捐出去做這些事情的!」

之前,她只在客戶紙箱上看過印滿B 的Logo,她疑惑,「大家不是都要A嗎?為什麼有人要B?」更甚,她說,這些不只是「世界最好的公司」,更是「對世界最好的公司」,讓她心嚮往之,開始驅使她行動。

綠色金融大計 促台灣轉型低碳社會

綠色產業轉型需要資金,而提供資金來源的金融產業更需要綠色轉型及永續策略,才能不僅幫助自身成功永續轉型,更協助更多企業朝向脫碳經濟轉型。 富邦金控集團下的北富銀日前更與B型企業 - 瑞士隆奧銀行(Lombard Odier)簽訂合作協議,成為全台唯一與國際私人銀行策略合作的銀行。以下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以期更多瞭解台灣的綠色金融發展實例。

飲料業者讓社交變有趣的社會回饋,圈粉不斷?

據飲料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喜愛與人分享自己使用或購買產品的經驗,買飲料不只是因為乾渴,而是社交,希望與所處的小社會交流共鳴;消費者需要在所處的小社會實踐自我價值、展現消費了一件既新潮又酷的這件事被看見。此成為直接驅動企業思考,更有策略地將「需要社交」的商模設計在營運中,讓消費者買單,更幫助了弱勢族群

帶旅客一起回饋社區 賺更大

正當全球旅遊業因新冠病毒疫情被打入冷宮,據世界觀光組織調查,前往亞太地區的旅客大減84%,非洲中東75%、歐美69%;更指出,這場危機還遠遠不到結束的時候,2023年之前將看不到旅遊活動重回疫情之前的水平。

然而卻有一群超前部署的業者,不以活動式的出團帶團賺取中間微薄且造成社會及環境傷害的商業行為;而是能積極強健自身體質進行永續轉型,且讓新世代的消費者買單,迎接旅客到來的一天!

缺水下的危機,更是商機!

台灣原本有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河谷狹窄水庫庫容小及地質年淺質弱適合建壩地點有限等侷限使降雨量無法充分蓄存利用;從2009~18年統計平均年降雨量達917億噸,是世界平均值2倍以上,卻有6成流入大海白白浪費。 另,據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以降雨和徑流為主的水資源軟體市場估計為4.031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6.715億美元。其實不止台灣,全球也面臨缺水及水資源危機,但這居然都是企業看好的市場商機?

全球零售業拼綠色消費

叫外送了嗎?日前的統一超商收購由Line PAY資源的本土外送新創foodomo,鄭重說明整合實體與線上通路對零售業者多重要!然而市場嚴峻,即便線上線下最後一哩路通路上都通了,也要有永續的經營模式才是持續贏得消費者並勝出的關鍵。

意利咖啡的100歲生日禮物許願,就從一杯咖啡的源頭做起!

霍華·舒茲說,沒有義大利獨特咖啡文化的啟發,就不會有今天的星巴克。

而影響著全球咖啡知識產業,則是來自義大利的意利咖啡( illy caffe S.p.a)。繼其2020年3月成為義大利的共益公司後,更正式於2021年三月通過商業影響力評估,認證成為B型企業。據報導,其2019年的營業額為5.21億歐元(約177億新台幣),全球業務遍及140多個國家,擁有1,405名員工。

社會回饋+差異化產品 = 圈粉品牌BOMBAS

無論你重不重視穿著,在全身上下的服飾搭配中,或許從來沒有想過一雙襪子有什麼了不起的,能使一家新創企業一年後就獲利、營收超過2.5億美元(70億新台幣)及超越四成以上的成長,並且送弱勢青少年上社區大學。

淨零玩真的!減排、固碳、零砍伐 還鼓勵供應鏈負碳排

不到一年,喊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企業暴增三倍。英國《電訊報》的山姆・布羅德貝克(Sam Brodbeck)推文戲稱,直接問誰還沒提淨零目標,可能快一點。然而,DataDriven EnviroLab和NewClimate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揭露,喊出淨零的企業裡只有8%設定了具體的中程目標。英國石油、殼牌石油更被踢爆對外打著2050年實現淨零的旗幟,對內卻計劃開採和燃燒高出阻止地球升溫1.5°C限制120%的石油。從近零到淨零,這股新潮流,誰是來真的?

長期回饋社會 信任讓生意越來越好

綠(律師)辦公室、AI 保險 有什麼相同之處呢?原來是因為他們都持續地回饋社會,建立企業信任好感度,養出挺企業的員工、客戶!博仲法律事務所成為捐1%給地球商業聯盟(1% for the Planet) 商業會員,固定捐出法律服務收入的3%;讓支持環保團體能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執行更長遠的計畫。而剛榮獲《富比士》最新評鑑2021房客保險第一名的美國B型企業保險科技(InsurTech)新創 - 檸檬汁(Lemonade)更以創新的AI技術及社會回饋(Giveback)的影響力商業模式,重建消費者對保險的信任。

企業經理人,你聽過 SDGs 嗎?3 大行動建議,助企業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自從聯合國 2015 年公佈了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它變成為企業永續的關注焦點之一。2020 年,全世界一同迎來新冠肺炎衝擊,不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更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目的。

圓桌會議一年後,說好的承諾呢?

2019年8月19日美國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聯合200位CEO簽署並宣示,企業不應再單單將「股東價值最大化」當成企業目標,而應該同時對公司所有利益相關者 (包括股東及債權人、社區、員工、顧客等)均共同承諾,要為所有人、公司的未來、社區及國家的成功創造長期價值。

可負擔住房、啤酒廠也能有綠建築?

許多看好房地產科技(Prop Tech)投資是轉型的新契機,但重中之重是創新思維策略及在過程中如何善用科技。其實許多中小型企業已應用綠建築科技、發揮環境及社會影響力吸引了許多影響力投資者的目光,如洛克菲勒家族成立的社區振興融資公司(Community Preservation Corporation, CPC) ,就投資攻可負擔住房及社區營造的美國B型企業 - 有家(Home Leasing LLC.) ;而日本麒麟集團(Kirin)旗下的澳洲獅王小世界飲料(Lion Little World Beverages)則被美國新比利時精釀啤酒(New Belgium Brewing)的B型企業成就所吸引且相當認同而能於2019年成功收購。

全球夯投資房地產科技 扭轉氣候危機

想像,有一天你住的房子、工作的辦公室,成了現在像是手機、汽車的載體,因為5G、物聯網、AI 等技術,讓家中或辦公室的各式設備都高速連網、彼此溝通協作,並執行運算大數據可被用來節省能源、處理廢棄物、更預測水塔、電梯更換維修的時間;甚至如共享經濟Airbnb出租,或買服務但不買設備的智慧電器訂閱制;而當你要買賣房時,應用區塊鏈進行房地產交易或衡量出租效益等等…

兩杯拿鐵的小錢,讓人人都能影響力投資

5英鎊能做什麼? 英國的債權型群眾影響力募資平台 - B型企業豐盛投資(Abundance Investment),就讓人人都可用兩杯拿鐵的錢(相當於5歐元)進行影響力投資。創辦人說:「沒錯,一杯拿鐵的小錢不會一夜之間改變世界,但有人能因再生能源的專案中投資後,成為個人思考節約能源或選擇環境更好的消費選擇的開端。」平台上能使各種規模的投資者(小到從退休金領取者,大至地方市政當局)都能投資與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及可負擔得起住房等的特定專案項目。

主打傳承的家族辦公室如何投入影響力投資?

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起源於歐美國家,泛稱那些協助超高淨值財富的家族且依需求客製,提供有形及無形資產管理等相關策略及操作,以達到能凝聚家族文化及財富並傳承給下一代的專業管理機構。

用影響力投資改變世界 (下)

延續用影響力投資改變世界 (上),接下來以橋基金管理公司 (Bridges Fund Management)為例,說明融入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簡稱BIA)對其投資目標的募集(origination)、100天計劃(100-day planning)、持續改進(continuous improvement ) 及退場(exits)等四個關鍵階段,協助實踐影響力投資的專業核心價值及效益。

讓廢物變黃金的影響力商業模式

墨西哥的B 型企業Sistema.bio能以生物分解器(biodigester)將動物排泄物轉化為有機肥和沼氣,成為農具器械的生物燃料科技,更以符合當地農家的實際需要,成功地提升小農的生產力並兼顧環境永續。

用影響力投資改變世界 (上)

投資獲利沒有人不愛,但怎能做到?或許從有名的廣告台詞:「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就可瞭解規避風險對投資的重要性。但卻有一群投資機構在沒有產生風險前,就主動進入投資標的企業,以持續衡量影響力的獨特作法,進行影響力投資之投前投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