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讓缺工危機變轉機、 升級回收,證明ESG就是一門好生意!

2024 年 5月 3 日,政大信義書院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 企業進化 Building Better Business 中小企業ESG國際論壇」,合作夥伴為B型企業協會及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有超過300位企業主及高管蒞臨現場。

有超過300中小企業主、高管蒞臨企業進化中小企業ESG國際論壇。照片來源:B型企業協會

論壇首先由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開幕致詞:「台灣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做為許多國際大廠供應鏈的一環,在面對氣候變遷影響全球永續發展課題上若能積極參與,將能加速整體產業鏈邁向淨零、促進永續發展目標的達成。相對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資源調度相對侷限,大型企業對應永續ESG的策略方針與實施路徑,不一定適用於中小企業。有鑑於此,政大信義書院秉持著推動企業永續的核心價值,聚焦中小企業推動ESG的需求,藉由論壇幾位主講的B型企業領袖的現身說法,給予打算推動ESG的企業更多信心,即便是傳統產業,在缺工的時代下,透過ESG轉型,不只能找到人,更能找到「與企業願景相當的人」。在轉型過程中,藉由循環經濟的源頭設計、升級回收、再製等革新作為,也有助提升資源使用效率與產業加值,打造產業永續競爭力。」

B型企業協會創會理事長張大為接著致詞:「過去服務的公司是中華徵信所,是替企業打分數、作評比的,但只從財務上去打分數。現在工作者及投資者看重的ESG,是一個好的公司不僅要能夠賺錢,還能照顧到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且且古有明訓「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這不是非常值得中小企業業主去學習丶去追求的目標嗎?在B型企業的標準上,企業的位置站得更高,眼光看得更遠!因此,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就不再是口號,整個人類的商業活動都秉持一個追求更好的世界理念。今天在場的各位企業主高管都是希望可將ESG落實,幫助吸引人才及優化營運效率!相信B型企業的實踐,就能讓各位成就計天下利,留萬世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在今天的分享中,希望各位收穫滿滿!」

論壇上午場由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孟睿思(Christopher Marquis)開始,引言講題為「從永續的基礎到生生不息的抱負」。他表示,過去股東利益至上的資本主義已走到盡頭,現在企業必須要走向「與利害關係人共益的資本主義」(Benefits for all stakeholders capitalism),尋求對股東、環境、員工、社會的共同利益才能永續地發展。從他2009年起接觸B型企業起,就見證了為什麼B型企業嚴格且透明公開的評估及認證機制能為企業的營運與未來帶來根本的改變,並如何在全球一步步地帶來積極的影響!他更期許擁有913萬2千人就業人口的台灣中小企業主們,透過他的新書「企業進化:兼顧獲利、社會與環境永續的B型企業運動」及今天的論壇分享,進一步了解並真實行動起來,為自身企業、多方利害關係人尋求共益的價值,更有機會為股東贏得最終的利益。

接著是B型企業協會理事長陳昱築說明全球B型企業發展現況,2016年,台灣數家B型企業聯合發起成立B型企業協會(B Lab Taiwan)  之時,全球只有一千多家B型企業,現今則有超過8,500家的B型企業,包含上市櫃的B型企業。如台灣的王道銀行、光隆實業共有65家。這表示企業看重ESG第三方認證的價值。亞洲目前只有344家,其中台灣有超過50家,居亞洲之首。他更舉例全球B型企業的影響力從2019年在COP25上推動淨零排放(NetZero)的全球企業氣候倡議,目前與中小企業氣候中心、及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 合作,希望帶領多達上千家響應企業將淨零行動落地。而B型企業美妝聯盟由全球美妝保養品牌的B型企業所共同協力的平台,於綠色供應鏈及永續包裝、物流等議題上彼此分享最佳實踐,以合作取代競爭,激發探索負責任的創新,共同努力為客戶、員工及社區創造共益。這說明B型企業是能帶動全球的商業活動朝向一個公平競爭、包容且生生不息的未來!

全球的中小企業展現ESG影響力

接下來,3個來自於英國、韓國及日本的B型企業創辦人及永續協理分享他們如何發揮ESG影響力!

上午場的國際講者與論壇主辦政大信義書院、協辦B型企業協會、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一起合照。照片來源:B型企業協會

英國永續時尚品牌B型企業Deploy 創辦人潘貝寧分享,以創立永續時尚品牌的行動來顛覆現有的線性且不永續的時尚產業為例,利用「一衣多穿」的設計,讓衣服與配件像是積木一樣創造不同風格!更親身實踐,從原料、生產、製作到售後服務,減少資源增加效率,增加獲利和成長,讓環境不會成為額外成本。

而利用廢棄汽車座椅製作時尚包包及配件的韓國B型企業Continew的創辦人Ian Choi則說明廢棄物升級回收的價值!當中把一個廢棄的泡菜工廠,轉變為升級回收工廠,且導入收集雨水的再生水系統,以進行回收料如皮革等的沖洗,並將用過的水過濾並再次用作沖洗水、更以100%的太陽能發電來供電 。他更以Continew滿足了新世代消費者對永續商品的期待來說明,企業千萬要把握ESG轉型創新的好機會,以此圈粉新世代消費者!

日本B型企業KRAF是網路安全專家,雖是日本上市軟體測試公司 - 市值為4763億日圓的SHIFT集團的子公司,但他們認為資安問題是所有企業皆須面對的風險,但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要如何面對呢?且日本面臨少子化嚴重,大缺工的挑戰,又如何培育資安人才呢?他們反到農村為主的九州宮崎縣設立公司,雇用並訓練毫無IT經歷的員工,  KRAF永續協理村上瑛美說明他們如何不僅能幫助當地就業困難的年輕人找到使家庭與職涯平衡的生活,也能讓企業有長期穩健的人才,更推出以 S4(Smile for society, user, vendor, and you)的資安平台,支援缺乏資安意識及資源的中小企業。

大缺工時代下,中小企業如何靠影響力吸引人才!

下午場則是由多位台灣的中小企業分享ESG創新商機。

首先由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特助張宏尉問說「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您願意讓他在加班、錢少、肝不好的地方工作嗎?」原來是創辦嘉威的張威珍所長多年前與自己的同業對話,張所長因此要想方設法做到「好」!提出策略性的「先有人再有事」理念,總在淡季時召募及訓練人才,旺季時才能成為「即戰力」;但同業企業主寧願拖到人手不夠用時才開始補人,也就是「先有事才有人」,主管就得幫忙屬下的業務,造成高薪的人才做低薪的工作,長期造成生產力降低。所以嘉威連續幾年業績成長維持在15%以上,並維持比同業低許多的員工流動率,就是因他們在意的是獲利的「過程」。未來十年,嘉威對成功定義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會計師事務所」,帶著客戶,結合各辦公室所在社區的需求,讓所到之處日子變得更好。

由政大李瑞華教授擔任引言人的「大缺工時代下,中小企業如何靠影響力吸引人才」綜合座談。照片來源:B型企業協會

接下來是嘉澎塑膠的二代王政彥副總經理分享他們雖只是一家台灣中部的小傳產,透過B型企業標準來轉型ESG,且在拿到B型企業認證6年後營收躍4倍!首先就是將心比心,是因他們自己真心想要對員工好,於是從教育訓練、給自主假10天、到員工績效考核著手,更導入虛擬點數嘉澎幣(C Coin),從環保永續、企業經營、客戶服務等,都列入考核的加分項目;而個人行為偏差、工作疏失、汙染環境等則列入減分項目,內勤與業務都一起納入,按此每季結算一次,也連動年終獎金。作法及溝通透明,過程中​​讓員工認同B型企業的價值,讓員工反饋在思維及行為;2023年他們更啟動實驗週休三日成功,獲員工滿意度達9成,業績超8%,於今年1月中永久實施。王副總更說許多人可質疑週休三日會讓獲利下降,但他說營運穩定,員工認同感提升更是長期獲利的保證。

紡織業的創新ESG之路

緊接著是剛成為認證B型企業的光隆實業,董事長詹賀博分享光隆的使命是「帶給全世界溫暖」,身為國際紡織供應鏈的一環,2009年領先同業率先導入Bluesign® 的製造體系,2011年起陸續取得負責任羽絨標準 (RDS) 標準、全球回收(GRS)Oeko-Tex Standard 100標準等多項國際認證,除降低生產製造對於環境生態的衝擊,更減少運輸的碳排放,且採用生物處理法處理與回收水資源。而生產基地的員工的薪資福利與人權維護也是重中之重,光隆嚴格落實禁雇童工的國際規範;越南工廠也持續招募那些長期就業困難的員工,提供良好培訓及經濟機會。成為 B 型企業是因發現相當符合其理念,也認同其嚴格的國際永續標準持續精進;因此透過設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與各方利害關係人持續在ESG上前進,才能成就光隆的使命。

由政大企管系別蓮蒂教授擔任引言人的「紡織業的創新ESG之路」綜合座談。照片來源:B型企業協會

優織隆執行副總謝煥麒接著分享,優織隆從事毛衣與針織成衣外銷已超過35年,是歐美知名品牌的供應商,但客戶日益要求供應商大量使用回收原料,二代接班的他也開始思考,如何能更有意義。這時他參與潛力B型企業加速器計畫,認識到企業的確是能發揮對環境及社會的商業影響力,接著他接觸到1公斤鳳梨果肉就有1.4公斤的葉子,後續處理不是焚燒就是堆肥,都會產生巨大的碳排與空汙;於是收集有機種植的廢棄鳳梨葉,利用鳳梨葉纖維低碳排及堅韌特性,研發出具台灣特色且環保的紡織材料PALF 。且要持續發酵,需要有鳳梨葉纖維產銷合作聯盟,讓這條產業價值鏈深耕台灣,使當地種植鳳梨的農民受益,更讓台灣的紡織業者以Circle in Taiwan 循環在台灣為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