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勢力崛起 企業不再只為股東創造利益

600_2262365_1.jpeg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企業一向以追求獲利及替股東創造利益為目標,但近年由美國發起的「B型企業」認證,強調企業須兼顧員工、環境、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兼顧社會及環境問題。國內已有40多家企業通過認證,包括綠藤生機、王道銀行、繭裹子等。本週更在台北舉行「B型企業新勢力論壇」,邀請企業參加「Best for Taipei對台北最好企業挑戰賽」。

亞太B型企業協會與臺北市政府、王道銀行與於今年4月共同推動「Best For Taipei對台北最好企業挑戰賽」以來,目前已有40多家企業參加,知名企業包括事業據點遍佈兩岸、東南亞的「麗嬰房」、法商「家樂福」在台子公司、房仲業龍頭「信義房屋」等等,可以說台灣企業正在發揮改變社會的力量。

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表示:「Best for Taipei重新定義『成功企業』的意涵,從企業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五大面向,依產業規模進行量化評分,讓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兼顧社會或環境問題,可以說是產業創新服務的重要指標。」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但是,從許多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單一的目標,也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外部效應。不過,在此同時,我們也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 B 型企業,以及其他以各種組織形態存在的社會企業,將『明確的社會使命』納入章程,成為日常運作的一部分,也把企業經營的視角,再往上拉高了一個層次。」

王道銀行董事長駱錦明表示:「王道銀行通過B型企業認證,見證我們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好的決心,我們也將持續為台灣B型企業的發展貢獻心力。」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表示,綠藤從B型企業中得到許多啟發,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品牌。透過產品創新與理念推廣的結合,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為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更好的改變。

此外,B型企業也是企業能走向國際的最佳平台。傳產二代接班人的嘉澎塑膠執行副總王政彥分享成為B型企業如何啟發績效與採購制度的變革、吸引優質人才,成功翻轉傳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