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B型企業社群再度迎來四個新認證成功的B型企業,過程中,他們都一致地談到B型企業如何改變公司文化,協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台版的Marimekko - 印花樂InBlooom之在地關懷
喜歡家居及織品的人,一定知道Marimekko北歐經典印花,這家是芬蘭創立71年的紡織品與服裝的上市公司及國民品牌。 而台灣文創印花品牌 - 印花樂,更是期許自己成為台版的Marimekko。由三個女生創辦至今成立14年的印花樂,深受許多年輕人及海外旅客喜愛,更於2019年參與資本市場,成為台灣微型文創市場首獲得創投投資的品牌。(延伸閱讀:印花樂」成首個打動創投的台灣文創微品牌)
B型企業協會(B Lab Taiwan)於2019年就受邀去印花樂舉辦內部員工共識營,目的不只是要拿認證,更在內部團隊中先凝聚共識,持續地接受衡量這件事,並成長為與使命相稱的企業文化。當時邀請綠藤生機分享如何深耕永續生活及帶動消費者一起實踐。而後印花樂就以「提升印花人的綠色生活意識」為目標,制定相關的前進指標與內部政策及行動。
輔導印花樂的資深顧問暨專案經理郭佩函表示:「印花樂在申請B型企業認證的過程中,意識到永續材料使用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其環境的影響力商模分數,如使用有機棉是『毒物降減』、再生寶特瓶紗則是『資源節約』。」
她繼續:「而與台灣各地的偏鄉社區如莫拉克風災後小林村移居高雄杉林村社區的大愛縫紉工作坊合作,協助社區培養車縫工藝的行動,則是社區面向的『供應鏈扶貧』,透過較優渥收購價、小型供應商能力建置,公平薪資條件等支持較為貧窮之供應鏈廠商。」
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沈奕妤更於臉書分享。「B型企業教導我們衡量指標實在太重要了!過去我們很多行為是沒有數據紀錄的,但後來養成導入紀錄與衡量的習慣,小到如垃圾減量都能訂出具體的實踐目標。」
「面對公司經營的難題時,我三不五時會望著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IA)找答案,才發現它重複地問商業模式的價值何在?是否有穩健的企業經營體質?是否能友善、誠信、共存榮地對待我們的員工、客戶、供應商...過程中,它更改變整個公司文化,這是比獲得認證更重要的事!」
讓你喝一杯豆漿救孩子的甘樂文創
從翻轉社區的孩子也翻轉地方的使命 - 「打造永續社區支持系統」,一直是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堅持的信念;自2010年成立在三峽老街旁從弱勢兒少教育小草書屋與學苑起,更以甘樂文創旗下品牌如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甘樂食堂、甘樂文旅等創造收入。
負責輔導甘樂之商業影響力評估的郭佩函資深顧問指出:「在員工照顧的『勞動力發展』商業模式中,我們看到甘樂擁有針對長期未充分就業(如經濟弱勢、更生人、中輟生等)的族群設計完善的雇用與職訓計畫,提供弱勢勞動力培養一技之長的機會,更提供良好、穩定的工作條件。此外,促進『在地經濟發展』的商業模式上,子公司禾乃川國產豆治所堅持使用台灣國產黃豆,透過採購支持在地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
問到B型企業帶來的挑戰與價值,創辦人林峻丞表示:「在創立甘樂10年後,我們積極地想要更上一層樓,面對未來發展所需的使命型人才挑戰,我認為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能持續地協助我們檢視各個層面的策略與資源,對內對外都能創造更多對社會及環境的正向影響力,且追蹤其影響力績效表現,也更能實踐我們一直以來的使命!」
「我們未來10年的目標是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中的地方創生典範,B型企業的國際標準可使我們加入與世界各地的 B 型企業領導者社群,一同為改善社會與環境問題而努力,真正實踐與『一群人走的遠』的社會影響力!」
醫療儀器整合服務商 - 友信行
創立近70年的友信行,是台灣醫療儀器整合服務商,服務客戶遍及亞洲各地的醫療院所,擁有許多「台灣第一」,從引進全台第一台全身電腦斷層掃描儀、心導管專用X光機到達文西機械手臂都是友信行提升台灣醫療檢驗儀器的一大進步,更致力於一般民眾健康觀念知識的提升,使台灣的醫療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所做出的貢獻。
而從2016年底,友信行就在內部成立企業社會責任CSR部門,從員工內部志工活動開始,結合環保生態教育,讓員工了解各樣永續事務與日常生活有何關連。更於2018年舉辦B型企業共識營,讓中高階主管都瞭解公司的ESG策略及行動。
談到為何申請B型企業認證,永續長施惟真表示:「我們是與國際接軌的醫療儀器服務商,透過B型企業的國際標準,除了過往與國際大廠的合作實績,更能讓我們取信於國際的客戶,拓展未來的服務市場。此外,我們深耕醫療產業多年,就如同我們的企業使命「全面守護健康(We Care About Life)」一樣,我們深知身心靈健康的寶貴,如同一般人知道健檢的效用一樣,健檢後才知道自己要改善生活作息,企業的健康更是如此,透過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健檢我們企業的健康程度,才能永續地發生改變,讓我們的員工、客戶都永享利益。」
以善傳善的企管顧問 - 大智澈見
由一群大學教授、企業主共同組成的企管顧問公司 - 大智澈見,成立於2016年,專攻企業傳承及永續轉型,希望幫助企業在追求高收益價值的同時,能從良善、誠信、互助的觀點出發,達到人、我之間的和諧及環境關懷的目標,打造新的企業社會價值。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及大智澈見(VIMC)董事長邱世寬,談到企業在發展ESG策略上的需要:「台灣企業在ESG領域上的推動,需要有更多元的視野,包括在利益關係人社會共榮方面的推進,而不只是在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因素。在影響經營績效非常關鍵的公司治理議題,在台灣除了上市櫃公司被多加提醒,多數公司對治理的重視程度其實是非常低的,這個部分的功能其實是深度影響一個企業在友善環境和社會共榮上面的資源配置。」
VIMC觀察:「在整體結構面向上,國內廠商多重視碳盤查碳中和議題,較少觸及整體公司的ESG績效,相對地與國際連結的力量也較弱。對中小企業而言,要改善國際化和整體結構的問題,B型企業認證的BIA框架,會是推動ESG競爭力的有效工具之一,因為在與國際接軌方面,BIA框架不僅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連結,也與多數評鑑機構採用的GRI標準結合,同時也被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接受為永續報告之一,提供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架構,值得中小企業進一步參考。」
問到為何成為B型企業,邱世寬說:「為了要協助企業永續轉型,身為企業的輔導教練,我們自然也要成為B型企業,才有說服力。以往在與企業經營者溝通時,常有溝通的盲點,而參與了潛力B型企業加速器計畫後,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IA)系統,可以很有效地幫助我們將抽象無形的「善」的概念,落實到具體有形的企業行動方案。
有社會關懷及環境友善的品牌讓消費者認同,據B型實驗室(B Lab Global)全球最新調查,每四位消費者中就有一位會認得B型企業,並有56%的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時會參考品牌是否有B型企業認證。在台灣,許多認證B型企業也被消費者所認同!送禮時節,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透過環境友善及社會創新的行動圈粉,讓消費者為對人與環境都好的禮物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