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 CSR@天下授權轉載刊登
怎樣的公司在面對疫情時衝擊較小?B型企業協會理事長、嘉威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張宏尉認為,如果企業不只對股東,也對員工、供應商及社區環境負責,突發狀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比較少。
免費開課協助紓困,主動雪中送炭更重要
企業面對疫情的威脅,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定要先能活下來。因此,B型企業協會直接派人到各會員企業去協助,減輕他們的負擔。成員間也因為這樣關係更緊密,疫情讓彼此串聯的比以前更深。
以嘉威為例,針對製造業、商業服務業的客戶,只要符合紓困標準,我們便一一打電話告訴他們,免費開一日班教他們填表,你只要帶資料來,填完當天就送件,我們還會先幫忙檢查,降低退件率。最近剛開一班,我送了30幾份去申請,也跟客戶多了不少接觸。
除了一直有在舉辦的免費課程外,這是我們第一次提供免費協助申請填答的服務,更積極地想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次疫情一開始,我們做了紓困懶人包、分享政府貸款方案說明,到現在經濟部的紓困方案客戶申請協助講座。
很多客戶說他們沒想到事務所願意多這種額外的事情,很感謝我們。這些回饋讓整個事務所很振奮,雖然這些服務都沒有收錢,還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可是大家都很開心。
B型企業裡面也有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的夥伴,我們也都義務提供各種資訊給企業夥伴。像是王道銀行配合中央銀行的政策,提供1%的優惠利息貸款給B型企業跟社會企業。
我一直覺得,在艱苦的時候做一點點事情,比錦上添花時重要很多。
我也發現,政府已開始補助營利事業,有沒有商業登記政府都有補助,沒有勞保的人也可以領1萬元,可是非營利組織還不在補助範圍內,但疫情會讓他們收到的捐款大幅降低。
例如我們長期支持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捐款已大幅下降40%~50%,當時評估撐不過4月。我們得知後,一周內就集結客戶捐了100萬。我們就會去主動關心周圍一些非營利組織、供應商,或平常幫我們送菜、煮飯的人。
很多客戶雖然很感謝你,但他也不太喜歡讓其他人知道他有困難。所以這次開課,我特別交代桌上不要放名牌,甚至不願意填問卷、不想留下資料都沒關係,因為這次疫情對中小企業來說真的滿嚴重的,做這些完全是為了要讓他們可以度過難關。
照顧員工,還有他們的家人
B型企業協會沒有放無薪假或減薪的情況,只是以前主要在推廣B型企業的業務,現在是全力在幫助我們的企業會員,認真地去瞭解每個會員的狀態,例如對他們的影響有多深、我們哪裡可以幫上忙?
而對嘉威的員工,我們全部都會照顧到,薪水照發、新人照請。又或是員工已經訂好出國機票,也是全額補助損失,請他們不要去。
此外,員工沒問題,但他們的另一半卻可能會有放無薪假、被裁員的問題,所以我們還調查員工的另一半有沒有出狀況,是否需要協助。例如他老公沒有工作,可是有2個小孩,每個月入不敷出,還要繳房貸,我們就會介入,提前讓他支領薪水,或直接給金錢、物資的補助。
這讓嘉威同仁在疫情期間向心力更好,像最近事務所5月要統計留任率,還是有保持往年的水準。
協助供應鏈,也是幫助自己
這次疫情也凸顯了B型企業一直以來所強調的永續商業活動不是只有股東至上,而是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如員工、供應商、社區的關係都要好,才能讓供應鏈不斷鏈。例如:全球最大B型企業、知名乳品及食品和飲料達能集團(Groupe Danone)就撥款3億歐元,協助因為乳製品滯銷而大受影響的小型供應商。對於開發中國家的供應商,則簡化流程,例如用現金取代電子支付等。因此,整個供應鏈的合作夥伴更為團結,更有歸屬感。為什麼達能要這樣做?因為如果供應商倒閉,他之後也會出問題。現在他有能力,就支持供應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像達能這樣的集團,疫情過後一定能順利回復。可是如果不這樣做,等到供應商都垮掉,到時還要換一家、重新審核,變成全部都要重來,反而花更大的力氣。
做出改變,讓常軌真的正常
雖然疫情的壞處是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可是好處就是大家數位化很快,或某些事原本只有想過要做卻一直沒做,但發現必須要做時,動作就會變非常快。例如以前氣候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現在變成重要而緊急的事。當最近協會推氣候緊急行動宣告,即便在疫情期間,還是有150家企業熱情參加。我覺得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可以回想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我們能夠為社區、環境、員工再多些做什麼?
又或是這次疫情期間,空氣污染的問題減少很多,但未來呢?2008年金融危機時,空污也是先減緩,但後來就增加5%的碳排。人類很健忘,又希望能急速地回到常軌,但那個常軌是不是真的是正常?在現在這個不正常階段,會有很多的不舒服,所以我們又想要回去常軌,但其實就是因為這個常軌不正常才導致現在這個狀況。
歐洲有個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將紓困方案跟環境綁在一起。但如果直接在台灣這樣推可能會有爭議,因為大家的意識還沒有那麼高。可是我們真的需要做一些改變,才能讓常軌真的正常。
平時認真準備,就能將衝擊降到最低
雖然很多人因為疫情生活有了很大的轉折,但其實疫情對我的生活卻沒有造成太重大的改變。
我猜這是因為,如果企業平常真的在供應鏈、員工、社區、環境都有所準備、認真看待,在面對疫情或其他狀況的時候衝擊便不會那麼大,生活也不會突然有太大的改變,最多就是不能出去玩,還是能維持現狀,不太會突然間沒工作、或工作量突增。
我想強調的是,多數公司過去跟供應商、客戶只是買、賣的關係,但這次疫情不再是自己好就能夠度過,是需要全部的人一起共同度過。B型企業的精神,便是將所有利害關係人視為生命共同體。
我也一直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堅持下去,美好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延伸閱讀:
【疫情中一起前行 #3】虎鯨、鯨鯊出現了 人類社會的暫停是對海洋的救贖
【疫情中一起前行 #6】跑一場名為「疫情」的馬拉松 堅持下去才有機會成為贏家